「觀照法門」|《般若心經》
《般若心經》說: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 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。精而簡,一輩子參透仍不足夠。能夠成為「自在菩薩」是因為懂得「觀照」;若要「度一切苦厄」,則要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。今天,我們來參一下「觀」。
這裡「觀」就是佛教其中一個修行的法門-「觀照」。那麼「觀照」是什麼呢?在《星雲大師談幸福》中,大師是這樣說的(詳見下部份)。
星雲大師-觀照談法門
「觀照」是什麼呢?
第一、觀照我與他人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負於他人?
第二、觀照我與物質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浪費物資?
第三、觀照我與金錢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無理聚斂?
第四、觀照我與愛情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濫用感情?
第五、觀照我與社會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與社會有互動?
第六、觀照我與自心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做到心地清淨?
人,往往只能看到別人,看不到自己;看到表面,看不到內心。由於自他的「觀照」不夠,無法明白真相,因此產生煩惱。假如我們懂得「觀照」自己,常常自我反省,明白我與社會人間的關係,才能自我健全。
「觀照」的方法|臻至完美來自不斷的練習
在修行的旅途中,總遇到很多熱血的修行人,初心都是為了找回自己,看到自己,也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觀照。但在當下社會的狀況,冥想、瑜伽、修行變成了一門「技術」,五花八門,在迷惑而混亂的世界中,很多修行者反而越探索越迷失。購買很多工具,修讀各式各樣的課程,到頭來,「觀照」的深度不在,卻只剩下種類(也就是儀式)。今天有感而發,就是想提醒各位有心的修行人,勿忘初衷。當日激起的修行心,就是想去「觀照」自己。
楊定一博士在《靜坐的科學》中,是這樣提到的「倘若把時間浪費在嘗試層出不窮的新方法,反而只會原地踏步。任何技巧都需經過時間不斷的練習,才能臻至完美之境。一心一意地往目標前進,你自然會明白,所有的技巧本質上都是一樣的。你不需要四處尋法,到頭來,自會掌握每一種方法的訣竅。」
「觀照」須用功卻不必花巧,每天願意坐下來,靜心5分鐘也是一個好開始。「觀照」自己的頭腦,「觀照」自己與外在人、物的關係,不就是最好的修行?
有見很多朋友沉迷各種「儀式」,修讀証書課程、購買水晶、上了大量不明所以的靈修課,到頭來反倒更迷惑,花了金錢只能越踩越深。
每一門修練有其極致深奧的意義,修行又怎能如速食般一步登天?老實一點坐下來,透過大師提倡的角度先「觀照」一下自己吧。
參考資料:《星雲大師談幸福》星雲大師著 出版社:天下文化
《靜坐的科學》楊定一博士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