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上文介紹過靜坐的第一入法門數息後 ,今天我們再分享一下楊定一博士觀息的分享。對於初開始學習靜坐(亦被稱之為冥想或靜心)的朋友來說, 觀息(梵文為anapana )會是非常好的選擇。
以下是節錄楊博士 《靜坐的科學》的部分內容,
觀息可以說是熟練於數息法之後,自然衍生出來的方法,讓心靈觀察呼吸的整體和片段的特質。同樣的,你可以將注意力放在鼻尖或下丹田,若你還記得的話,下丹田的位置就在肚臍和恥骨的正中央。你彷佛站在鼻尖或下丹田這一制高點上,觀察著自己呼吸的過程。全心觀照吸進來的氣,全心觀照呼出去的氣。緩慢但仔細地注視著隨這一呼一吸而生的所有覺受,但是,不要干擾呼吸的自然過程。吸進來的氣是熱還是冷?是長還是短?這氣息令人愉悅嗎?只感覺到呼吸本身,還是同時有其他覺受呢?就這樣,緩緩地一呼一吸,同時留意伴隨著呼吸而來的種種特質。
隨著心靈逐漸平靜,特別留意在呼氣結束時,到下一之吸氣的短暫停留。和之前一樣,輕輕地剖析這段「暫停」的性質。不要試圖延長或縮短,只需要觀看。這個方法也稱為「觀息」,梵文為「anapana (安那般那)」,也是觀照過程所自然演變出來的。
同樣地,和之前提到的一樣,要是心靈散亂了,你只需要知道這一點,並把注意力拉回來觀照呼吸,就可以了。等會兒,還是一樣會有雜念浮出來,只要知道了,再次回到觀息這個簡單方法就好。就這麼繼續下去,直到這廣闊的宇宙只留下一件事,那就是你的呼吸。其他的一切,你都知道,但你會回到呼吸裡,就這麼繼續下去,將注意力收攝到一個點上,這個點就只是你的呼吸。這是你唯一要進行的修煉。
無論有多少雜念紛飛,只管鍥而不捨地堅持下去,心靈終究會恢復平靜。我在此不會多談當心靈完全契入一呼一吸,與呼吸完全合一所帶來的全然幸福和輕鬆感。這與數息並無多大不同,你必須自己發掘,一心一意的專注於數息直到無息可數時究竟會發生什麼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談:由數息演變出來的觀息,特別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間暫停的瞬間,其實就是融合了「觀Vipassana)」和止(samatha)」的止觀法門,因為觀息法結合了兩大靜坐法而非常有效,正因如此,諸多聖哲不約而同的傳授這一法門。
處於壓力的狀態時,提醒自己以下幾點
如果你處於非常大的壓力,心神混亂,無法下決定時,不妨考慮提醒自己以下幾點,
嘗試尋求他人的幫助,讓信任的人幫助你
〝我不懂 (I don’t know)” 並不代表你是弱者
問自己「這一刻最重要的是什麼?」,按序處理重要的事情
騰出時間做深呼吸練習,那怕只是數分鐘,給自己時間去慢下來並呼吸
要知道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,在付出合理的努力後你應該好好獎勵自己。
國王的四位妻子對於我們有不同的寓意。第四任妻子代表了我們的身體;第三任妻子代表了我們的財產;第二任妻子是我們的朋友和家人;最後,第一任妻子則代表了我們的靈魂,也是我們最忽略的。我們帶不走一切,但我們的靈魂卻會永遠常在。
於另一文章我們節錄了楊定一博士在《靜坐的科學》中有關數息的部份,是次冥想導引會先透過呼吸練習,從第一個階段的呼吸練習開始慢慢引導大家進入第三個階段的數息(breath counting)練習。
文字版可以往下看,本次練習的三個階段分別為,
第一階段練習|先把意識回到呼吸
第二階段練習|透過呼吸放鬆身體
第三階段練習|進入數息練習
與其執著對錯 不與接受彼此價值觀不同
生活不能事事順心,很多人在不如意事發生後,都傾向執著過去,無法放下。有部分人什至把事情掛在心中許久,短則數年、長則數十年,耿耿於懷對錯,無法釋懷。
生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,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是連結著的,要往好處想,但縱然明白道理還是難以成為每個人心目中的「好人」。
於另一篇文章簡介了七大脈輪(Chakra) , 脈輪被納入整套瑜伽體系,很多瑜伽習者對於脈輪的概念都極有興趣。脈輪的確清晰反映了身體不同部位的狀況,是對自身很的檢視。坊間有很多人過度放大此概念,視脈輪為一切標準,在此方面筆者還是有保留的。
整個脈輪概念就是在推廣身心平衡,所以只要你在生活、飲食、健康上都努力達至平衡,不論你採取那一個法門都是可取的。重點在於明白固中基礎,卻不要過於放大。
《般若心經》說: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 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。精而簡,一輩子參透,仍不足夠。能夠成為「自在菩薩」是因為懂得「觀照」;若要「度一切苦厄」,則要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。今天,我們來參一下「觀」。
「觀照」是什麼呢?
第一、觀照我與他人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負於他人?
第二、觀照我與物質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浪費物資?
第三、觀照我與金錢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無理聚斂?
第四、觀照我與愛情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有濫用感情?
第五、觀照我與社會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與社會有互動?
第六、觀照我與自心的關係;自問我是否做到心地清淨?
快樂,是每個人都想要的,很多人都很「努力地」去尋找快樂起來,跟朋友喝喝酒、每月來一趟快閃旅行、放假時找活動等等,快樂來了卻又很短暫。
不快樂與快樂都一種思維模式,大多是透過習慣性的思考所形成的。既然說是一種模式,也就代表是可以訓練出來的。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肯定,但你卻可以把大腦的思維調節,更有彈性地轉化你的思維模式。生活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控制,但我們卻可以選擇如何去面對及反應 (you have choice to respond)。
每天溫和地伸展身體|簡單伸展操或瑜伽
每天練習清空頭腦|早晚5分鐘的冥想或靜心時間
吃出健康思想|高能量值的食物
培養新技能|發掘自己的可能性
感恩日記 (Gratitude Diary)